-
血壓點 位于第6頸椎棘下(崇骨)旁開2寸處。功用:調血活血,調節血壓。主治:高血壓、低血壓、落枕、頭項強痛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7
-
新設位于風池穴直下,項后發際下15寸,約當第4頸椎橫突尖端,頸部斜方肌外緣處。功用:祛風通絡。主治:后頭痛、落枕、頸項強痛、肩背酸痛、項肌扭傷及痙攣、枕神經痛、角弓反張、咽喉腫痛、淋巴結腫大、咳嗽、喘息、瘰疬等。灸法:艾炷灸 3~7壯,艾條灸5~15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7
-
崇骨位于第6頸椎棘突下凹陷處。功用:疏風解表,宣肺止咳,泄熱截瘧、活血通絡。主治:感冒、咳嗽、百日咳、瘧疾、肺結核、癲癇、頸扭傷、頸項強痛等。灸法:艾炷灸5~7壯,艾條灸10~15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7
-
百勞 位于大椎穴上2寸,旁開1寸處。功用:清肺化痰。主治:瘰疬、頸腫、咳嗽、哮喘、肺結核、項背強痛、支氣管炎、咳喘、骨蒸潮熱、自汗、盜汗、百日咳、落枕、頸肌痙攣、頸部扭傷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7
-
安眠 位于翳風與風池連線中點處。功用:寧心安神。主治:失眠、頭痛、眩暈、心悸、癔癥、高血壓、精神病。灸法:艾條灸5~10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7
-
牽正 位于耳垂中點前0.5~1寸處。功用:散風通絡,安神止痛。主治:面癱、口腔潰瘍、下牙痛、口臭、腮腺炎等。灸法:艾條灸5~10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7
-
命門位于第2腰椎下凹陷中,與肚臍相對應。功用:溫腎壯陽,主治;遺精、陽痿、水腫、遺尿、耳鳴、頭痛、腰背痛神經衰弱、月經不調、赤白帶下、痛經、子宮內膜炎、手足冷痛、下肢麻痹、脊髓疾病、惡寒發熱、疝氣、淋病、虛損、腰痛、脊強反折、尿額、泄瀉、早泄,習慣性流產,五勞七傷、頭暈、癲、驚
發布時間:2023-04-26
-
腰俞位于第4骶骨下凹陷中(圖29)。功用:培補下焦,清熱利濕。主治: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痔瘡、遺尿、遺精、月經不調、閉經、腰骶痛、淋病、下肢癱瘓、便秘、便血、癲癇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肛門瘙癢等。灸法:艾炷灸3~7壯,艾條灸 5~10分鐘。
發布時間:2023-04-26
-
督脈經穴本經起于長強,終于齦交,共28個穴位(圖29)。長強(交會穴、絡穴) 位于尾骨與肛門之間處(圖29)。功用:培補下焦,清熱利濕。主治:痔瘡、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便秘、陽痿、遺精、癲疴、驚風、便血、子宮脫垂、陰癢、腰骶強痛、陰囊濕疹、慢性淋病、精神分裂癥、瘛疭、脊強反折、癃閉、陰部濕癢、腰脊
發布時間:2023-04-26
-
承漿(交會穴)位于下嘴唇之下,唇間正中凹陷中(圖28)功用:清熱散風,開竅醒神。主治:下牙痛、齦腫、口噤不開、口瘡。面腫、口眼喝斜、中風昏迷、休克、驚風癲癇、癔癥、口腔潰瘍、半身不遂、糖尿病、疝氣、頭項強痛、小便赤黃、面神經麻痹、流涎癥、癲狂、口唇部疾病、口唇皸裂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
發布時間:2023-04-26